小说
《猫的摇篮》是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塑造的费利克斯·霍尼克尔博士,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并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是一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猫的摇篮》是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塑造的费利克斯·霍尼克尔博士,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并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是一个冷漠的科技理性的代言人。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以供大家参考!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摘要:冯尼古特是“黑色幽默”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经常以“科幻”为媒介,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荒唐可笑、充满敌意的疯狂世界,讽刺了战争的荒谬、可怕和人性的堕落,表达了他对于科学、文明、道德等问题的思考。本文试以《猫的摇篮》为例,分析小说中黑色幽默“荒诞”、“虚无”的特点及其思想意义。

  关键词:《猫的摇篮》;黑色幽默;虚无;荒诞

  库特・冯尼古特是上世纪最受欢迎的“黑色幽默”小说家之一,他是美国当代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幽默风格著称的小说家。 他出生于富裕建筑师家庭,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家道中落,母亲自杀。家庭的不幸遭遇对冯内古特后来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来他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生化兴趣不浓,却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其后来文学创作的科幻化打下了基础。二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后被德军俘虏,关押在德累斯顿一个屠宰场地下冷库当苦工。这对冯尼古特之后的生活和写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他当过记者又在通用电气公司公关部工作了一段时间,他目睹了机器对人的异化,科学对人的压制并在业余时间开始从事写作。他一共写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和两部非小说自传。1950年冯尼古特开始创作第一部短篇小说。195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长篇小说《自动钢琴》。然而,这部作品当时并未引起评论家的重视。此时,他的创作正处于探索阶段。60年代,冯内古特的小说创作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母亲之夜》,《猫的摇篮》和《上帝保佑您,罗斯沃特克先生》等长篇小说的相继发表使冯内古特名声大振。《五号屠场》的问世更使他的文学创作跃上了一个高峰。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人们只把他看作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幻想小说家,仅仅受到科幻小说读者和广大青年的喜爱。尔后,随着学术界对他研究的深人,“不仅他的作品有了最大的销路,而他本人也可能是自海明威以来人们谈论最多的美国作家。”[1](p33) 冯尼古特是“黑色幽默”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技巧,在小说中经常以“科幻小说”为媒介把现实、幻想、恐怖、爱情、失望和期待等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于科学、文明、道德等问题的思考,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描绘了一个荒唐可笑、充满敌意的疯狂世界,讽刺了战争的荒谬、可怕和人性的堕落。本文试以《猫的摇篮》为例,分析小说中黑色幽默“荒诞”、“虚无”的特点及其思想意义。

  黑色幽默是美国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它继承了法国存在主义及荒诞派戏剧的内容和“黑色”、“荒诞”的基调,卡住荒谬世界的脖子,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孤独、无助和绝望。“黑色”指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内容,“幽默”指作家的处世态度和创作态度。[2](p359)也就是说,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诞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它被西方评论界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Gallow’s Humor)。[3](p5)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出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助他们可笑的、甚至是不合逻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观点和看法。在叙述方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常常打破传统,以后现代的叙述方式反映现实的虚无。因此,可以说,荒诞与虚无是黑色幽默小说的重要特点。

  黑色幽默的“荒诞”和“虚无”在《猫的摇篮》中主要反映在情节,人物刻画,以及叙述方法等方面:

  从情节上看,《猫的摇篮》对《圣经》进行了滑稽模仿。滑稽模仿是对历史事件、人物、某些现象、文学名著等进行夸张的、扭曲变形的模仿,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本身的虚构性。《猫的摇篮》就是一部以《博克侬书》的形式写成,关于博克侬教的《圣经》。

  小说开篇,叙述者说道:“叫我约纳吧”。这显然是模仿《圣经・旧约》中《约拿书》的模式。约拿是《约拿书》中的先知,他的使命是预言尼尼微城的毁灭。而《猫的摇篮》中的约纳则目睹了世界的毁灭。与《圣经》的结构相似,小说共计127章,包括“寓言故事”和“诗歌”。这样类似《圣经》的安排使小说读起来像是 远古的历史,又像是“非历史”或“反历史”,小说中的国家及地名,以及涉及到的宗教也都是杜撰的。因此,小说本身成了一部关于人类生存的寓言。[4](p194)与《圣经》不同的是,整个博克侬教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博克侬经卷》开宗明义的话便是:“我将要告诉你的所有真理都是无耻的谎言。”[5](p7)其实质是:以更好的谎言代替谎言,用虚构的关系网将一切人束缚起来。冯内古特在《猫的摇篮》以戏仿的手法虚构了出“博克侬教”来揭露宗教的虚伪和无能。

  圣洛伦佐原是一个连殖民者都不屑一顾的贫瘠岛国。两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人,迈卡伯和约翰逊在没有政治的圣洛伦佐建立了政府。迈卡伯是一个因偷窃部队文娱费而逃跑的海军下士,为了躲避大凤与一个浪迹天涯的黑人约翰逊在美国属国海地认识了。后来,两人乘帆船给一阵大风吹上了圣洛伦佐。他们两虽然赤身裸体,但却拥有所谓的现代文化,自然成了落后的圣洛伦佐的统治者。迈卡伯掌握政治大权,而约翰逊创立博克侬教实行精神控制。由于各项改革都未能改善圣洛伦佐人民的生活,宗教便成使人寄托希望的唯一的东西了。迈卡伯和约翰逊相互勾结,假意相互反对。迈卡伯宣布博克侬非法,却暗中保护着博克侬。博克侬假意与政府对抗,作为一个逃亡者躲在森林中享用信徒们送来的饭食。博克侬扮演着为人民受苦受难的耶稣,迷惑人民,而单纯的圣洛伦佐人对其深信不已,即使受残酷的“钩刑”也深陷其中。根据博克侬教,人们摒弃了世俗中男女的性行为,用“脚戏”就能与对方融为一体,完成彻底交流。当圣洛伦治面临毁灭时,少数幸存者也因博克侬的一纸告示就心安理得地集体自杀。从中可以看出,博克侬教的宗旨并非为了人民幸福,而是麻痹民众的思想,将他们驯服成任人宰割的羊群,方便独裁者和殖民者的统治。冯内古特以虚拟的博克侬教喻指宗教极端主义,揭露其对人们精神上的束缚和毒害,明确指出这是人类毁灭的根本原因之一。[6] 另外,虚构的宗教给人以不真实感,反映了所有宗教的虚无性,欺骗性。引起人们对宗教问题的思考。

  在人物刻画方面,冯尼古特塑造了霍尼克尔这样一个“反英雄”人物,以此来揭露科技对人的异化作用,警示人们无条件开发和使用科技以满足人的贪欲必将自食其果。这些“反英雄”没有传统小说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而恰恰走向了反面,他们往往缺乏英雄气,行为怪诞。作者通过刻画这些“反英雄”滑稽可笑的言行,甚至扭曲病态的举止放大社会中人的荒诞感。在《猫的摇篮》中,“原子弹之父”霍尼克尔与传统科学家一样成就卓著。他热衷于发明创造,醉心于新式武器的研究,并制造出原子弹和冰-9这样的杀伤性武器。但传统科学家关心的是用科技造福人类,改善人们生活。而霍尼克尔却是缺乏人性和基本生存能力的“发明机器”。除了科学研究以外,他对生活毫无兴趣。他对人根本不感兴趣,对妻子孩子投入的时间还不如一只海龟多。他甚至在妻子清理早餐餐桌时给她小费。他几乎不和孩子们说话。对于霍尼克尔,人不属于他的专业。妻子逝世后,他让读中学的女儿安吉拉退学回家打理家务。在天寒地冻的早晨,弗兰克,霍尼克尔和牛顿在前厅排成一排,安吉拉把他们一个个裹起来,不分彼此。只是牛顿上幼儿园,弗兰克上初中,霍尼克尔上班研究原子弹。[7](p16)霍尼克尔如同一个八岁儿童,除了玩和军火有关的科学发明一类的游戏外,其他一切似乎都引不起霍尼克尔的兴趣,如果他走出自己的游戏天地来到人的世界里,他顶多只能算一个形同白痴的畸形儿。而发明原子弹在他看来也是他玩的一种游戏而已。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缺乏基本的道德判断力。原子弹爆炸后,美国拥有了用一颗炸弹就能摧毁一座城市的能力。一位科学家忧心忡忡地说:“科学现在与罪恶携手了。”[8](p16)而霍尼克尔的回答却是“罪恶是什么东西?” [9](p16) 这种看似纯真的回答让人不禁毛骨悚然。一名缺乏道德感的科学家比杀人犯更恐怖,因为他的发明更有毁灭性。冯尼古特在一次访谈中指出,“他太专业化了,以致不具任何道德意识了。如果音乐家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倒也没什么。但如果科学家也如此,他会无意中带来毁灭性的灾难。”[10](p196)霍尼克尔是一个不具备起码责任感的毫无人性的科学家最突出的代表。在霍尼克尔博士身上反映的不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和促进作用,而是它对人类生存的极大威胁。科技正在将人类异化,人类的子孙也正面临灭顶之灾。

  霍尼克尔的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技异化的产物。由于他们父亲沉迷于科技发明,他们很少得到关爱,变得自私冷漠乖僻。安吉拉孤独、郁闷。她没有朋友,经常呆在屋子里吹单簧管打发时间。弗兰克痴迷于他所谓的发明,却和父亲一样对生活冷酷。他没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往往显得一无是处。牛顿是一个侏儒,被父亲送到“变态儿童特殊学校”,而这对牛顿来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在霍尼克尔死后他们继承了“冰-9”,并用以交换他们所向往的东西。安吉拉获得了一个英俊但不爱她的丈夫。牛顿用此换取与一个年老的俄国侏儒同居一周。弗兰克当上了圣洛伦佐的国防部长。而“冰-9”的泄露引爆了世界毁灭的导火线。同时,小说中作者借用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霍尼克尔的孩子。弗兰克对应的是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牛顿对应的则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小说中由于科学被滥用,使得人们遭受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灾难,从作者对他们的命名可以看出科学是小说要抨击的对象。在这个膜拜科学、推崇技术、理性高于人性的世界里,科学似乎是历史发展和美好未来的承诺;所以,书中有科学家宣称,“新知识是地球上最宝贵的商品。我们获得的知识愈多,我们就越富有”。[11](p36)然而,科技仍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对人性、人类社会的极大威胁。冯尼古特所担忧的是对于科学的过度崇拜将塑造出人类纯理性的思维模式,逐渐丧失对自然和生命所应有的敬畏之情,并造成道德与精神价值的彻底沦丧。而这种纯理性往往导致人言行的荒诞不经。小说中人物的滑稽、荒诞正是很好的佐证。

  在《猫的摇篮》中,作者在叙述方式上打破传统,利用后现代的框架,用反讽的口吻展示了一个混乱荒诞的世界。黑色幽默小说为了揭示荒诞现实中人类存在的困境,往往以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史实为背景,在现实中加入幻想,真实中掺杂虚构,追求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含糊性和魔幻性。[12](p93)因此,黑色幽默小说有时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把现实、幻想、失望和期待等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生的虚无与无奈。《猫的摇篮》无疑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以一部科幻小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六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原子弹给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巨大创伤。人们不知道究竟是人控制着机器还是机器决定人的生死?这一现实反映在小说中就是虚构的“原子弹之父”霍尼克尔及其发明冰-9。另外,小说中的岛国反映的是美国为扩大其在全世界的势力和影响,先后抛出“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帮助欧洲及亚非拉国家以扩大其势力,遏制苏联的史实。六十年代古巴危机,苏美两国的严重对峙使世界濒临核战争的边缘。作者根据这些事实发挥想像,描绘出这些危机可能造成的结果:冰-9使整个世界冰封于永无尽头的严冬。尽管小说明显存在虚构的痕迹,但总能让读者联想到现实。冯尼古特借用一个又一个既现实又虚幻的世界,科学神话的破产,似是而非的历史,神乎其神的宗教表达了小说世界的虚幻性,同时揭露了人类存在的危机:人类的理想,信仰,宗教,文化,以及命运本身充满了虚幻和偶然。[13](p119)

  另外,黑色幽默小说作家往往用破碎、片断的语言追求叙述的松散性,用淡漠、反讽的语气达到“黑色幽默“的效果。[14](p93)《猫的摇篮》中由于大量使用科幻,时常出现时空的跳跃,拼贴的感觉十分明显。该书共分为127节,附有小标题。标题间采用了松散、跳跃、无序的后现代结构框架,但故事情节联贯,可读性强,没有一些后现代作品的支离破碎感。[15](p93)作者特意使用了侵入式叙述手法,这种叙述方式,即作者闯进小说之中,交代几句,不仅打断叙述的连贯性,而且严重破坏了故事的“仿真效果”。该方法突出了小说的虚构性,完美地展示作家运用各种素材编织成手工作品的游戏过程。小说中虚构的岛国圣洛伦佐并非是通过作者的直接描写而存在的,而是以一种做手工品的游戏方式,将各种文本碎片拼贴起来,间接地召唤出艺术的幻象。这些碎片包括点缀在文本中的博克侬寓言、警句、诗歌以及据称是圣洛伦佐方言的奇怪的杜撰词。通过这种拼贴画似的叙述语言,作者将真实与科幻、现实与印象、回忆与愿望如同一块快碎片层层叠加,显示了现代生活零碎、杂乱甚至错位的本质特征。

  小说的游戏性不仅表现在碎片拼贴手法的运用,还体现在书名上。“猫的摇篮”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被多次提及。它实际上是我们称之“挑绷子”的一种古老的孩童游戏,也就是用一根绳线在两手间变化出无穷的花样。科学家霍尼克尔热衷于玩这个游戏。后来作者看到牛顿用黑色黏性颜料涂抹出一种蜘蛛网似的东西,他称之为“猫的摇篮”。在随后的几个场景中,牛顿多次提到:“看到猫了吗?看到摇篮了吗?” [16](p179) 其中一次是说到他姐姐的婚姻时,而另一次则是关于博克侬教的实质。事实上,正如牛顿所说:“既没有倒霉的猫,也没有倒霉的摇篮”,一切都是虚无,都是游戏。丑陋的安吉拉用冰-9换来了一个英俊的丈夫,原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婚姻并不美满,她只是被利用了,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而博克侬教的实质即谎言,没有实际可行的办法来改变现状。冯尼古特用此意象意在暗示人生如游戏,一切都是虚无的悲观失落情怀。

  《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还表现在其叙述中的反讽语气。作家在记录表现现代人的存在时,既无顾影自怜的悲悯,也非毫无人情的淡漠。表现在叙述语气上则是典型的反讽语气,既嘲笑,又自嘲,形成典型的“黑色幽默“效果。这种反讽的语气在《猫的摇篮》中处处可见。这种反讽语气表现在一些小标题上。如第12章的标题“世界欢乐的末日”以及第23章“最后一炉精心炮制的面包”。作者用欢乐来形容世界末日,把冰-9比做最后一炉精心炮制的面包无不是一种无奈的讽刺。这种反讽语气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使读者在阅读时亦笑亦哭,体会到人类面临的危机以及自己的孤立和无助。于是人们只有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发出苦涩的笑声,在笑声中暂时忘却苦难。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物质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变。但繁荣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一名作家,冯尼古特以敏锐怀疑的眼光,深刻了解到其中的危机,并将它们反映于作品中。他的作品充分运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在情节、人物塑造以及叙述方式上大胆创新,力图体现小说的荒诞性与虚构性,反映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虚无。《猫的摇篮》是一部“启示录”式的小说,大胆预示了科学对道德和精神的负面影响,以及这种影响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它也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以荒诞的情节、滑稽可笑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直指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核战争。尽管作者在小说中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和虚无,充满了悲观的情绪。但是作者的目的并不只是告诉人们面临的种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危机。而是希望人们从此警醒,努力着手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Jerome Klinkowitz, Literary Disruptions: The Making of a Post-ContemporaryAmerican Fiction.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0.

  [2]王文彬. 人类世界的永恒的荒谬图像[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3][4][10][12][13][14][15]任小玲.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7][8][9][11][16][美]库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M].刘珠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6]罗小云.跨越世纪的政治预言―冯内古特特后现代小说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2,(04):014.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导读:本论文为您写《猫的摇篮》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猫的摇篮》是美国作家库特 冯内古特的黑色幽默代表作品之一,作者用一个荒诞可笑的故事描绘了当时冷漠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盲目崇尚,把科学当作武器来摧毁一切.在追求所谓的真理的路上抛弃了原本的美好,剩下的仅是荒诞与虚无的世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是如何在《猫的摇篮》这部作品中运用的,揭示作者是如何通过作品而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对人性的反思,对科学的反思.

  关键词:黑色幽默;《猫的摇篮》;科学反思

  作者简介:郭建美(1993-),女,汉,内蒙古赤峰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6-136-01

  引言:

  “猫的摇篮”是一种民间游戏,是用绳子套于两手的手指之间变换样式,从而形成的花样形状.可是“猫的摇篮”在文中看来根本没有形成猫,也没有摇篮,借此用“猫的摇篮”来象征这个荒诞虚无的社会.《猫的摇篮》这部作品充斥着黑色幽默的艺术特点.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变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诞的事实与平静得很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用喜剧的形式表达这个世界冷酷无情,人性的堕落,将一些阴暗丑恶面放大,扭曲,使其更加的出人意料,荒诞不经.

  《猫的摇篮》以一位名为“乔纳”的作家为了写一本叫做《世界的末日》的作品为线索展开行文,这本书要报道第一颗论文范文爆炸的那一天,美国的一些头面人物在干什么,因此他要找到与此有关的已故的物理学家,也是论文范文之父的三个子女,继而发现了他们瓜分了老父亲研发的名为“九号冰”的种子,它其实是水的同位素,在常温下可以瞬间将水分结晶,为了解密这一切,乔纳开始了这段荒诞的旅程.

  一、黑色的童话

  《猫的摇篮》这部作品随着解密事情发生的那一天,头面人物在干什么而展开,文中的论文范文之父便是费利克斯霍尼克博士,他的三个孩子分别是长女安吉拉,长子弗兰克和次子牛顿.文章一开始便是由乔纳的信和小牛顿的回信展开的,而牛顿的回信中更是表现了人性的冷酷无情和故事的荒诞性,他的父亲在那一天只是在玩着猫的摇篮的游戏,牛顿更是提到在试验论文范文可以成功的摧毁一座城市之后,一位父亲的同事说到:‘现在科学可是和罪愆同流合污了’,而他的父亲回答到:‘什么是罪愆啊?’,这句话使我觉得又可笑又可气,与此同时毛骨悚然,这种道德感缺失的科学家创造出的东西太可怕了.作品中这些许多古怪的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更是符合黑色幽默艺术手法的特点,痛苦与欢笑,荒谬与平静,残忍与柔情的交叉,充满了对现实的嘲讽态度.

  在众多的角色之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乔纳在去瞻仰霍尼克博士的论文范文时遇到的一位电梯司机,名为莱曼 恩德斯 诺尔斯,他精神失常,当他觉得自己说的话恰到好处的时候总会抓住自己的臀部大喊‘是呵,是呵’,他对乔纳说的话虽然看起来很神经质,但是在我看来他才是那个清醒的人.例如这一段诺尔斯所说的话:‘这里是一个研究实验室,研究的意思就是再寻找,不是吗?意思是他们再寻找他们曾经找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不知道怎么就无影无踪了,现在呢 他们就得再去寻找.他们干嘛要去盖这么一座大楼 干嘛要修蛋黄酱的电梯以及这所有的一切?干嘛在这里塞这么多疯子?他们要去再寻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谁丢了东西?是呵,是呵.’这几个连续的反问引人深思.

  在虚构的山洛伦佐岛上,这里是所谓的乌托邦,充满着自由与虔诚的地方,人民像鲨鱼一样勇敢,女人们洁白无政瑕,孩子们万分听话.而这一切其实就是一个黑色的童话,事实上只是一群缄默无言的人,个个清瘦精瘦,孩子不敢哭喊,所谓的乌托邦只是假象,只是在用宗教麻痹人的思想,方便统治者管理人民.这里体现了宗教的虚无性与欺骗性.作品利用了反讽的手法批判这个荒诞的社会,人性道德的沦陷.

  二、猫的摇篮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会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霍尼克博士就是一个反英雄人物,他热衷于科学创造,却缺乏对于家庭妻子的关心,从来不和孩子玩,甚至和妻子吃饭还要给他小费,可见关系多么的生疏.他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他从来对人们就没有兴趣,在论文范文投下的那一天,他津津乐道的是一根绳子.

  在小牛顿的心里,对他的父亲充满了恨,而他的姐姐安吉拉却认为她的父亲是当时最伟大的人,因为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我认为真正的人应当是心怀人民,爱与和平的人,并不是一面逃避人类的责任,一面又享受着荣誉和创造者的快慰.真正成功的人不是靠他那惊人毁灭性冰冷的发明,而是家庭生活的美满,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里充满爱.

  结语:

  《猫的摇篮》用荒诞的故事,荒诞的言语,反讽的语气,黑色幽默的手法去批判人性的堕落,对科学的反思,希望我们可以担负起人类的责任.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给人类带来进步,便利的同时,也将隐患带给了我们,如果将科学作为武器,研制出毁灭人类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世界总有一天将走向末日.我们要合理地使用科学技术,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自然资源,科学发明要有道德底线,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不是毁灭它.最后,我要用文中霍利克 明顿大使的话结束文章:“不管是哪些国家,我们只想到人民和那些被杀死的孩子们,想到和平,想到手足之情,想到大多数人,假如人类是仁慈和聪明的,这个世界将是怎样的一个天堂?”

  参考文献:

  [1]陈全献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J]. 外国文学研究,2011.11.

  [2][美] 库特冯尼古特 《猫的摇篮》[M]. 刘珠环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任小玲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摘要:冯内古特所作的《猫的摇篮》,是一部后现代的小说,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社会、自然、人格的扭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对《猫的摇篮》进行研究,从而揭示现在科技的滥用对人类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起到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冯内古特《猫的摇篮》;调查研究

  冯古内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著作,其中《猫的摇篮》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对现代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批判,《猫的摇篮》这部作品的主要思想为:(1)人类将自己本身作为发展的中心,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生态环境发生异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3)生态环境的异化,导致人的精神状态发生异化。

  一、生态主义概述

  生态主义倡导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形式,人类应该在使用自然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生态主义是对工业资本主义的一种否定。

  生态主义者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是有自己的一套畅想的,他们希望自然界的生物能够自主、多元的发展,而不是在人类的干预下发展。有关生态主义方面的文学作品也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帮助读者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读者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其中著名的生态批评家克鲁伯曾在《生态文学批评》中提出“诗意的生态系统”、为自然而艺术的文艺主张,其文学应当倡导生态思维、生态学视野。

  二、冯内古特作品的生态历程

  冯内古特曾经是生物系的学生,后来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人类学。在二战中,他深受战争的危害,亲眼看见了战争给环境及生活带来的沉重影响。自此以后,他致力于写作,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能够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二战过后,他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又目睹了机器对人类的影响。他认为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会造成人类的异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三、异化世界中后现代的生态危机

  《猫的摇篮》描述一个花篮绳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猫是看不见花篮的,这就暗示着当时的虚拟的科学世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美国推崇科学至极,美国政府认为科学技术高于一切。在这种思维下,人们的思想发生异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着破坏。《猫的摇篮》这部作品以九号冰为背景,描述了人们竭力发明了“九号冰”,它的发明创造在给人类带来科学进步的同时也将地球毁灭了。冯内古特认为毁灭地球的不是“九号冰”,而是“九号冰”的发明者,他们无视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一手摧毁了地球。基于作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才能保护地球。

  《猫的摇篮》一书,实际是简述了世界毁灭的原因,这部书并不是以科学技术的角度进行描述的,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这部书从“婴儿”的角度、语气进行描述,婴儿时期是人类最纯洁的阶段了,从婴儿的角度来看,是科学技术将人类推向了灭亡,这种纯洁与当时的生态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失衡使人类的心理发生了异化,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的过程中,必然要与环境进行竞争,由此人类的精神层面就产生了扭曲。

  《猫的摇篮》中所提到的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以生态批评的角度上来看,他们认为是人的精神发生异化而导致的生态的异化,并且,生态精神异化是后现代生存环境的重要话题。《猫的摇篮》在文中提到一本书——《公元2000》,这本小说所描述的就是地球在爆炸前所遭受的疯狂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经过。通过对这本书的描写,可以清楚的看出人们精神异化的恐怖。

  《猫的摇篮》的故事发生在岛国圣洛伦佐,这个岛国由于发展慢、土地贫瘠而出现多次被别的国家侵略的情况,然而,在这个岛国被侵略占领后,最终的结局都是被侵略国家抛弃,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土地贫瘠,岛民生活条件太差。由于岛民的生活水平太差,所以他们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寻求帮忙,希望能够给予他们物质的支持,但是他们没有等到美国的支持,等来的却是美国的迫害,美国军队带着他们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来到了这个岛国,甚至带来了“九号冰”。冯内古特将岛国的贫困与无助赤裸裸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生态批评家认为美国的到来使岛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异化,导致岛民的心理同样失衡了。

  四、异化世界中生态主义的解读

  (一)自然生态

  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不是自然的情况,是与人们的精神情况相关的。西方价值观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改造、征服自然。可以看出,西方的思想中人类为自然的主宰者,人类的生存过程就是征服自然的过程。“九号冰”的研制说明科学家们将自己处于自然之外,是自然的征服者,他们无视自然的生态平衡,以主宰者的身份对自然进行破者坏。显然,他们将与自然的对抗过程看做证明自己能力的过程,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入严峻的局面。随着工业革面的到来,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更加彻底,人类精神与生态都处于异化的状态。冯内古特借助小说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互惠互赢。

  (二)生态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必然会导致社会变化。在《猫的摇篮》中,人与之间的关系极其的冷漠,生态环境的失衡,导致人类的关系也失衡了。科学家霍尔克就是极其冷漠的人,他对他的妻儿毫无爱意可言,他的妻子非常的美丽,他们夫妻的结合可谓才子配佳人,但是他并不爱他的妻子,甚至在家吃饭都要留下小费,可见他是个多么冷漠的人。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他的孩子也如他一样,冷漠又自私。他的三个孩子用“九号冰”换来了他们的爱情与事业。冯内古特借此来对社会生态的平衡给予深深的眷恋。

  (三)精神生态

  自然环境失衡、社会环境失衡,自然会导致精神异化,社会环境平衡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平衡。《猫的摇篮》发表于美苏争霸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与前苏联的发展遥遥领先与其他的国家,他们的科技也比较发达,所以核武器就在此时被发明处理,核武器的发明使人们又陷入了恐慌之中。

  霍尔克可以被看作是精神失衡的典型,他将核武器研发出来后,从来没有为人类的未来担心过,没有考虑过原子弹能够带来的辐射问题。当原子弹被发射后,他都在玩猫的摇篮这一翻花绳游戏,他甚至不知道危害是什么。作者通过他的冷漠映射现实社会中科学家们的冷漠。冯内古特通过《猫的摇篮》向人类揭示出,人类的所崇拜的科技,正在摧毁这人类的精神生态、与自认环境的生态,并且冯内古特借助书里的宗教来对生态主义进行赞扬。

  参考文献:

  [1]丁坤敏.冯内古特小说《猫的摇篮》对科技理性的批判与反思[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2]武真真.毁灭之启示—冯内古特《猫的摇篮》的生态解读[D].郑州大学,2011.

  [3]雷月珠.后现代反乌托邦小說:解读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尚晓进.虚构的另一种意义——重新解读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J].安徽大学学报,2004(04):53-57.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https://m.cddlwy.com/wenxue/156948.html

推荐访问:猫的摇篮 蜘蛛侠猫的摇篮
《简析《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