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以用来在未来教导学生。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以供大家参考!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美术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处于边缘性位置,学校和老师并没有对美术教学有着过多的重视,但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化,老师逐渐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美术教学的重视。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美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该文主要探究生活化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产生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运用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美术;运用

  美术是一门艺术,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在现在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地增加,传统的理论知识人才已经不再适应于当代社会。高中美术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美术给人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感觉,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轨,对于学生今后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较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学在高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地提高,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高。

  1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美术作品的诞生绝大多数都与作者所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离不开生活实际,很多时候生活给美术作品赋予了灵魂,从而使作品充满内涵,脱离实际生活的美术作品,有可能充满华丽的元素,但是却失去了内涵的支持,虚有其表,极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生活化教学能够较大程度上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1.2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进行灵活的运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方式是美术教育的具体体现,在生活中对美术知识进行运用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对于设计的学习,就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设计,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艺术作品;学习电脑绘画的学生,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创意绘画进行环境装扮。将美术知识进行学以致用,能够初步地帮助学生树立基础美术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3有利于学生热爱自然与生活

  美术是起源于生活中的一种艺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要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将美术讲解和生活实际相分隔,学生很难从日常的教学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对自然环境进行感悟,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1加强对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视

  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视,对美术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美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多是扮演着引导者角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老师可以对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与美术作品的不同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比如,在画写生石膏像《伏尔泰》时,让学生提前对这位法国文学家、思想家在网络上搜集其生平以及成长和创作经历并整理资料,之后在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方向,产生灵感,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要不断地学习美术教学的最新知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显著提高。

  2.2将美术教育回归于日常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行为艺术,也是一切艺术的根源,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能够最终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美术教育的最终结果也必将回归于日常的生活中,首先,生活中很多随处可见的现象都能够看到美术的影子,比如,建筑屋顶的线条分布,就是对线条、构图的完美运用,利用各种美术技巧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艺术分析,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艺术的魅力;我国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也是美术艺术的一种展现,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园林的产生背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详细地向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理解园林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老师在美术教育中适当地加入一些生活经验,不同的事件会对不同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产生不一样的感触,美术教学永远不是为了追求美的统一,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意见,从而达到求同存异的教学效果,促进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3]。

  2.3改变不同的生活化教学环境

  生活化教学方式其中主要的一种体现方式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况下,对环境进行改变。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每个学生自身的美术学习能力会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但是知识的接收程度、创新能力等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老师在对《鱼》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将一副海洋世界的半成品画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以海洋世界为主题进行创作,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有利于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辅助工具也逐渐增多,为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较大程度上对著名画作进行观看,并且对课外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不断生活场景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2.4科学对美术课堂进行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保证美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每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进行评价,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将学生的美术及其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让每一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并且老师也需要为自己制定一套评价体系,有利于老师及时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并及时地进行改正,有利于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学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能够较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拉近美术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美术作品的灵感,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生活化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多方式,对于教学成果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生活现象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翠琼.探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53.

  [2]林国顺.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89.

  [3]万长平,崔彬.素材应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157.

  作者:康小娟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广,大众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对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更新调整,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另一方面可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基于此,可将美术教育与摄影教学进行融合,为创新美术教育及摄影教学提供有力事实依据。文章将对美术与摄影教育的共性,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实际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育;摄影;共性分析

  在美术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除参考美术教材之外,还可通过摄影即时抓拍瞬间的特性,将不易捕捉的瞬间通过摄影的拍照的方式,融入美术教育中。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只注重讲解美术知识,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及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欣赏、实践能够分析摄影作品中暗含的美术语言。并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而此时教师还需适当将核心素养相关知识进行融入。这样不仅可使美术教育与摄影教学都可获得相应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美术与摄影教育的共性

  (一)均为视觉画面造型艺术教育类型对美术与摄影教育的共同点分析来看,以上二者其中都包含视觉画面与艺术造型这一共同点。就以动画图片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动画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变现形式,它是通过图片、图像的方式进行传递,此时摄影也与之相同。都可将其要呈现的内容与作品进行传递。比如,美术教育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水墨画主要阐述当时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情怀,而将水墨作品与动画图片融合为一体后,可呈现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语言。基于此,在二者造型艺术方面也有相同点,一幅作品要想吸引人的注意,除饱含故事情节之外,还应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此就要从作品内容中的人物造型、比例、民族特色彰显方面入手,进行优化调整,将形象活泼生动的造型进行充分展现。

  (二)均有构图、空间、黑白、与色彩记录关系在日常摄影教学过程中,人们将大部分经历集中在发现和构成生动图像上。生动的图像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还可引发共鸣。而美术教育也与之相同,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也会产生同样的共鸣。基于此,要想时刻吸引学生的眼球,应当合理对画面构图进行调整,要以创造生动的图像为核心依托。比如,线条、画面布局、形状、明与暗的感觉、色彩鲜明对比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在摄影进行构图取景时,要将不同的要素组织起来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布局,虽然看起来较为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而在美术教学时,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也要对画面构图进行合理规划,要注重凸显画面主体事物,并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基于此以上多种关联性,在日后实际教学过程可将二者进行融合,促进教学效率呈上升趋势发展。

  (三)均拥有同样的造型审美情趣教育内容在美术教育与摄影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美术教材还是摄影文本中都充满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意义与充沛的情感教育在里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鉴赏,可对优劣、美丑等进行细致划分,进而感受各类艺术作品美的特征与形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作品,可唤起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地理解,并提高学生自身审美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可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对学生进一定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不足之处。而美术与摄影教学还拥有造型相同的特点,学生可跟随自己的感知觉与想象等领会出艺术作品中暗含的意义与意境美,这样自然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有待提升。

  二、美术与摄影教育的意义

  据教育学专家对目前各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摄影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而此领域最离不开的就是审美。而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及相关活动的设置,也离不开美术这门课程。学习美术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而摄影教学可为学生呈现丰富的色彩、线条等形象材料,促进提高学生对感官方面的需求。同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后,还可有效为增强学生的感染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摄影艺术及美术审美能力。

  (一)学习理论,提高实践技巧因我国摄影教育教学起步发展较晚,教育教学实施根基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为薄弱。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与我国现存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进行整合,并促进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对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为起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为学生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审美基础。而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进行深入教学引导,在摄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参照摄影教学引导表开展课程,且将日常实际生活中常出现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中,与理论基础融合为一体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应用这样的方式,可改变传统单一性理论讲解课堂的乏味,并增添摄影课堂的趣味性。而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也与摄影课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选题角度、创作时间维度等几方面。通过应用以上方式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能力方面提供巨大帮助。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需根据现阶段学生实际情况及教育目标等进行教学内容设定,在促进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水平。

  (二)评价作用,提高审美素养当学生刚接触到一幅美术作品时,如何正确评价艺术作品可以说是,美术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在此环节中,主要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仔细分辨能力为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获得有创造美,提高美的能力。而在此时,当学生对审美相关知识理解掌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摄影作品为例,对美的事物进行欣赏与评价。通过这样实操示范的方式,不仅可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还可针对性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摄影作品与美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主要目的是体会感悟作者的创作思想与意图。而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指引中对作品的评价,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及摄影作品进行想法阐述。并引导学生根据构图、造型、表现手法等多方因素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提高学生总结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理解掌握到值得自己借鉴的知识。

  三、美术与摄影教育的异同点

  (一)教学技术技艺不同摄影教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摄影基础为日后实际操作提供实践经验。带领学生探索学习摄影相关技巧,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且注重提高学生视觉素养。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学会教师教授的美术技法,并在愉快轻松地学习环境中,掌握绘画的基本材料与工具,并通过美术语言将自身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通过以上两方面可总结分析出,美术与摄影教育虽有共性,但在技术与技艺类型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为此,还应当不断提高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将二者优势进行展现。

  (二)选择自由度不同摄影与美术作品选择画面得角度存在一定差异,摄影主要体现在拍摄角度方面,事先需要调整好远近、高低、正侧等多方角度。而美术主要构图合理、布局错落有致就可,涉及不到远近高低等这类。对于不同题材的摄影主题要想表现出立体感,就需从侧面对其进行拍摄;而有部分景物如需要表现出画面的整体效果,可选择通过俯视的角度进行拍摄。同样,如在对同一专题进行拍摄时,若通过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拍摄,可呈现别样的风格。画面呈现的风格也是不相同的,信息量和效果也是存在一定差异。而在进行美术作创作时,需要先对角度选择进行细致分析,而后确定好表现主题。一个好的角度是美术作品创作成功的关键,也会起到决定效果。而美术创作在选择角度时与摄影存在一定区别,摄影只要选择好角度按下快门瞬间就可完成,而在绘制美术作品,需不断对其进行修改、调整。基于此,可将美术角度选择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主题的角度构思好画面的布局,二是掌握绘制物品的角度,是否符合整幅画面。三是在选择绘制角度之前需查看是否与主题相同。以上几方面就是美术创作的角度,同样也是绘画创作的核心基础,除经常参与实践锻炼外,还应当对临摹、学习各种图册,提高自身艺术文化修养。

  (三)创作时间维度不同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将时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快门的时间安排,第二层面是拍摄时间的选择,第三方面是照片叙事的时间安排。而进行美术创作时,创作时间的选择与空间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若在实际物体旁边或上方加入另一个面或者维度,在空间立体感方面就会被逐渐削弱,而西方画派就对此有不同看法,它将作品内容融入时间属性,将原本的三维画面进行压缩,改变为一种连续组合的画面。基于此,在创作山水画时就可将国内与国外优势进行广泛汲取,并做好合理平衡呈现一副完整的画面。

  四、摄影课程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案例分析

  摄影课程与美术教学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后,不仅可促进提升美术课堂德育教育功能的彰显,同时摄影化具有纪实性。对学生增多一些抗日题材或真人影像的德育教育,会比教师口试讲解传递效果更具有说服力。比如,《纪念白球恩》的摄影作品,通过画面可体会到白求恩大夫认真工作的态度,并体现出国际之间的友爱关系。同时,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抗日题材的照片等,还可将照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基于此,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保护环境、注意环保等图片,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等信念进行树立,同时教师展示的图片还凸显了学生应当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珍惜爱护公共卫生及设施,进而促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总而言之,美术与摄影的根源及灵魂都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样艺术的主要来源就是日常生活。生活不仅为二者提供着材料与资料,还可针对性提供实践检验的实用价值,让二者互帮互助、协同发展。美术与摄影可以发展如此之好,自然离不开时代的更新与变化,但更离不开的是二者的相辅相成,为推进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双熙.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04.

  [2]李姝昕.小学美术教育与摄影的结合实践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03):271.

  [3]俞辉.浅谈少儿摄影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J].小学教学研究,2019,673(03):45-47.

  [4]梁向锋.试论青少年摄影教学与美育教育的关系[J].《创作与评论》,2016(8):107-108,共2页.

  [5]皇甫琳琳.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分析[J].大众文艺,2015(06):271-272.

  [6]安迎春.摄影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4(19):62.

  作者:陈帅 单位: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图像在信息记录和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术是视觉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图像形式出现的可视化教学方法,其特点与美术教育不谋而合,并为美术教育的新课改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该文将在美术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作为实践案例,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鉴赏对象,从而进行深入思考,使美术教学更加多样化、立体化。

  关键:图像;思维导图;美术鉴赏教学;可视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当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而言,寻求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一定的关联。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发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突破学生惯性思维的学习工具,通过图文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文章将思维导图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意义作为论点,分析提升美术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经常被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方面,其有利于人们在大脑中形成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大脑中产生的想法,利用颜色、图像、符号、关键等对记忆点进行记忆和加工,从而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思维导图的制作充满了艺术性,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人们想要记忆或思考的事物。由于个体的多样性,每个人制作出的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但是它们始终以中心思想为核心向四周分散并形成各大分支,每个分支有它独特的主题,每个主题又由相应的分支组成,形成各种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联想性、条理性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二、视觉时代下思维导图的价值

  美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眼中,能够利用图像的方式将文字艺术加以形象化,且达到的效果会优于文字。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视觉艺术媒介传播新闻、进行广告宣传。视觉艺术的发展表明,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固有的美术教学方式和呈现方式将以更具视觉艺术效果的方式体现出来。视觉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时的意识形态有了新的转变。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加入图像或图表之类的有关视觉的内容,更能刺激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英国学习大师东尼•博赞就曾设计出“博赞有机学习法”,即思维导图学习法。其将一些对个体本身有意义的事物作为符号以加深人们对事物本身的记忆。人们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图像记忆具有特点的事物。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美术中的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三、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在美术教育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而且能够使美术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思维导图能够将学生需要思考的事物变得可视化,以此加强学生在绘画方面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成效。

  1.激发学习兴趣近年来,部分教师未能重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美术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只有将美术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效提高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成果。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能够弥补以往的教学方法的缺陷,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改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绘画功底。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图像、色彩、符号等作为关键性的元素。将思维导图融入美术教学,能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有利于教师开展美术教育课程。

  2.优化美术课程教学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并分析其内涵和意义。如,教师在讲授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时,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深刻的认识,并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色彩识别能力和绘画能力,从而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通过合作了解自身在绘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知识点进行从难到易的分析,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再一次整合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印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便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3.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课程,学生以听和记为主,或者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容易让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很简单而缺乏对课堂内容的深入学习,容易让学生眼高手低。而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这种思维性较强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美术教学的采风课程中,教师在确定采风主题后,可以让学生对采风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对采风地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加入适当的想象力,从而使创作的作品整体层次更加清晰明了。在思维导图中,除线条、符号、图像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风地中的重要色彩,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作品,从而加强学生对采风地的记忆和对此类绘画的了解。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场景进行详细的描绘,并鼓励学生主动收集相关材料,制定学习目标。

  四、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

  1.思维导图能够使美术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在美术学习中,突出绘画作品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该节课的教授内容正确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该节课中学习的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绘制思维导图的良好习惯,便能通过思维导图厘清自己的创作思路,运用正确的绘画方法,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2.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创作出灵活多样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向,使其能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遵从自身的想法进行记忆和创作,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脑海中奇怪的、有趣的、新颖的想法表达出来,并通过色彩、线条、图像等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构图能力,并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美术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兴趣,最终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找到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4.在技能比赛中训练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在技能比赛过程中加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思路框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知识和新的创作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系列的技能比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举办比赛的主要目的。将思维导图融入比赛,有助于学生厘清设计思路,提升专业能力,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可以将短时间内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梳理和分类,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处理信息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样。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满足自身的教学或学习需求,提高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专业技能。无论是手绘的思维导图还是电子思维导图,都是为了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学习和训练而存在的。

  参考文献:

  [1]杨艳敏.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学周刊,2019(34).

  [2]潘妍宏.基于思维导图的高师美术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9(20).

  [3]陈小凤.思维导图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19(14).

  作者:刘晓洁 单位:长春市知和动画中等职业学校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

https://m.cddlwy.com/shiyongwen/160222.html

推荐访问: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的改革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论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