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故事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ùshi,意思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故事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ùshi,意思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以下是我爱文学网分享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对徐志摩说:“你现在明白我,总不算太晚,明白了,就知道不值了。我是这么想要生活安逸的人,心理上受不了半点折磨,偏偏你又喜欢这种折磨,弄的我也痴痴的傻哭傻笑。其实,你如果能想通了,不要那么伤感,我的心里也就不那么沉甸甸的了。我说,你并非真的明白我,还在于你不清楚,我是那么在意做人,那么依赖别人的赞赏过日子的人。”

  徐志摩说:“你当我真不明白,我如果没有愁过你的愁,没有思虑过你的思虑,我不配说我爱你。”看到这里,弹幕炸锅了,纷纷竖大拇指说“牛逼”,“情圣”不是闹着玩儿的。我只想感慨,志摩兄是真爱他的徽徽啊!

  这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出国之前,她最后一次来找徐志摩谈心,也可以说是一次“告别”,对两个人的感情划上了一个句号。临别,徐志摩说,徽徽你走吧,别理我,让我一路下山数着台阶喊你,你烦也听着,不多久,你就再也听不到了。悲伤的大提琴声将这份离愁别绪渲染的淋漓尽致!林徽因一双泪眼,转过身去,一步一步下山去了,可徐志摩却只是望着她的背影,一个字都没喊,也许,在他内心深处,呐喊声早已震彻五脏六腑了!

  林徽因走了以后,徐志摩消沉了许久,直到陆小曼的出现。她仿佛是一朵明媚的红玫瑰,风姿绰约,香艳动人,活泼迷人的性格又像是一团跳跃的火苗,照亮了他灰暗多时的天空。陆小曼是圈内好友王庚的妻子,王庚是一名军人,陆天性追求浪漫,二人缺乏共同语言,加上王庚长期在军队,两人是分居异地,陆为了排遣心中寂寞,常在欢乐场中寻觅快乐,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徐志摩的出现,让陆小曼看到了和自己丈夫完全不同的男人,徐的浪漫、诗情、才华都让她欣赏,同时徐的细腻、体贴也让陆小曼尝到了被人懂的滋味。两个人仿佛在滚滚红尘中遇到了知音,电光石火般的恋情一发不可收拾!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1924年,追求林徽因无果的徐志摩,在苦闷忧伤之中结识了交际名媛陆小曼,二人陷入了爱河,上演了一出震惊世人的旷世之恋。

  陆小曼,名眉,别名小眉、小龙,1903年出生于上海,1909年来到北京,1918年进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

  陆小曼漂亮、聪明、活泼,走到哪里都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个,所以,成绩优秀、精通外语的她,不仅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且于1920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担任外交翻译。

  从此,陆小曼活跃于各类活动当中,成了当时的交际名媛。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梁实秋的文章里也记载:“北京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欢。”可见陆小曼的魅力和受欢迎程度。

  1922年,从学校毕业的陆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北洋政府高级军官王赓。

  王赓少年得志,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曾在西点军校学习,和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回国后就职于北洋陆军部,参加过巴黎和会,后晋升为少将。

  王赓算的是当时政坛的风云人物,但作为一个军人,他不苟言笑,刻板严谨,和活泼好动,爱玩爱笑的陆小曼格格不入。所以后来有人说,他们的婚变,不能怪徐志摩,也不能怪陆小曼,他们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王赓在巴黎时,曾拜梁启超为师。徐志摩回国后,同是梁门弟子的他们很快就熟悉了,并成为了好友。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在交际场上相识的,陆小曼也在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上发过文章。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得,极度失意,内心惆怅不已,为了排遣,就常常去找王赓夫妻俩一同游玩。王赓政务繁忙,所以常常是陆小曼陪着徐志摩。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在北京,和徐志摩相处地越来越密切。

  于是,两人之间的爱情之火熊熊地燃烧了起来。陆小曼活泼可爱,落落大方,正好可以慰藉心灰意冷的徐志摩;而浪漫不羁的徐志摩,也点燃了陆小曼在王赓那里找不见的激情。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就像郁达夫说的那样:“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哪还顾得上伦教纲常,更顾不得宗法家风……”

  虽然徐志摩已经离了婚,但陆小曼还是有夫之妇,所以这场恋情很快就弄得满城风雨了,二人都遭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压力,徐志摩应邀前往欧洲去探望好友泰戈尔。虽然人离开了,但心还是留在陆小曼身边的,除了鸿雁传书不断,他还把这份情感记在了日记里,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爱眉小札》。

  后来,王赓调到了上海,并让陆小曼的母亲马上把陆小曼送到上海去。陆小曼又着急又生气,病倒了。她给徐志摩写信,希望他能回来。徐志摩没等见到泰戈尔,就急急忙忙从巴黎赶回。

  在刘海粟等众朋友的努力斡旋下,王赓和陆小曼在1925年9月离婚,陆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了徐志摩。

  终于冲破了重重阻挠,但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恋情还是遭到了许多的议论和不屑,甚至也得不到一些亲近之人的认可。

  1926年10月3日,这一天也是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的“情人节”。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成为了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

  但在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却宣讲了一段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另类的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但不管怎么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婚后,二人都很高兴,徐志摩辞去了《晨报副刊》的主编职位,带陆小曼去拜见父母。但陆小曼并没有得到徐家的认可,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对这段婚姻非常不满,后来干脆断绝了对他们的经济支持。

  徐志摩和陆小曼居住在上海。新婚燕尔的恩爱和快乐之后,生活还得继续,为了养家,徐志摩不得不去工作,而陆小曼也慢慢地回到了昔日“交际花”的状态中。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再热烈的爱情最终却也敌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琐屑。

  这是很有道理的,徐陆二人婚后,再也找不到了热恋时的浪漫,而不和谐之处却越来越明显。

  陆小曼曾和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说:“照理讲,婚后生活应过得比过去甜蜜而幸福,实则不然,结婚成了爱情的坟墓。徐志摩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所憧憬的爱,最好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境地,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旦与心爱的女友结了婚,幻想泯灭了,热情没有了,生活便变成白开水,淡而无味。”

  陆小曼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她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在婚后不久,她就时常流连于赌场、舞厅,常常是凌晨才回家,中午才起床,到了晚上又出去。对此,徐志摩经常劝她,她不仅不能接受,还渐生反感。

  陆小曼的日常生活开支极大,据说,一个月就要花费550个银元。在徐志摩的父亲断绝了经济支持后,徐志摩只能在南京中央大学等多所学校兼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但仍然不够陆小曼的花费。

  生活的艰辛让徐志摩对爱情产生了怀疑,他先后写下《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陆小曼喜欢唱戏,徐志摩也常为她客串配戏。有一次演《三堂会审》时,他们认识了翁瑞午。陆小曼旧病复发后,翁瑞午为她推拿治病,成了徐家的常客。

  翁瑞午很会讨陆小曼的欢心,陆小曼喜欢画画,他就把家里所藏的旧画送给她,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徐志摩做不好的,他总能办的妥妥帖帖。

  后来,陆小曼的病痛越来越严重,在翁瑞午的劝说下开始吸食鸦片。二人对榻吸烟,成了常事,渐渐有了私情。对此,徐志摩也颇为放纵,他认为丈夫不应该禁止妻子交朋友,况且他们看似接近,但也“只能谈情,不能做爱”。

  1930年秋,徐志摩在胡适的邀请下,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但陆小曼不肯离开上海去北京居住,他只好在上海、北京两地奔波。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节约路费,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飞来飞去。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缺钱了,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回去。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

  但是,夫妇俩一见面就大吵了一架。郁达夫回忆说:“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徐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

  徐志摩一怒之下,就出去看朋友了。17日下午,徐志摩回到家里,看见陆小曼给他写下的一封信,信里的言辞颇为绝情,气愤之下,就提着行李去了南京。

  陆小曼见徐志摩愤然离开,非常后悔,急忙又写了一封信赔罪,但这封信徐志摩并没有看到。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南京号”邮政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不幸遇难。

  徐志摩的意外逝世,给了陆小曼以沉重的打击,她病倒了,经过了一年多的调养依然精神萎顿。

  1932年,在海宁硖石召开了徐志摩的追悼会,陆小曼作为亡妻,送了一幅挽联:“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徐志摩一直在追求理想中的浪漫爱情,追求林徽因不得后,最终和陆小曼成婚。

  有人说他的死亡是因为林徽因(他赶去北平是为了听林的讲座),有人说他死亡是因为陆小曼(若陆同意在北平居住,就不会有空难发生),其实,无论是因为谁,他都不会后悔,因为她们都是他深爱的人。

  正像他的前妻张幼仪说的那样:“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二者何为正解?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女陆小曼,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执意要嫁给徐志摩,徐陆两人可谓是“作”到一起去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双方父母百般不愿的情况下结婚了,一对追求自由、浪漫、情调的男女,他们的婚姻会是什么样的?上楼梯时,陆小曼娇嗲嗲的说:“我累了”,徐志摩可以马上抱起她上楼,而这一幕足以让徐志摩的母亲心疼的大哭一场;陆小曼夜生活丰富,习惯晚睡晚起,一觉睡到下午才起床的习惯令公婆深深不满!诸如此类,徐志摩的父母对陆小曼产生了很大成见!陆小曼患有胃病,发作时疼痛难忍,因翁瑞午的引诱开始吸食鸦片,以麻痹胃病的疼。徐家二老再也难忍这个儿媳妇,搬去和张幼仪同住(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徐家二老将张幼仪认作了义女)。

  陆小曼喜欢买买买,追求高端生活,漂亮的衣服,赶夜场舞会,逛戏园子,打牌,徐志摩为她雇了14个佣人进进出出,如果说这些高消费是昂贵的,对于徐志摩的赚钱能力来说,他努一把力,还是可以满足陆小曼的。当时,图书馆职员的月薪只有五元,而民国的部长月薪也不过600元而已,徐志摩身兼数职,在好几所大学任教,课余时间还作诗写文赚取稿费,综合下来他每月可赚一千多元,按理说吸金能力很强了,可还是不够陆小曼花。陆小曼习惯了挥金如土,过招摇奢靡的生活,加上染上了鸦片的瘾,银行账户上常常是亏空,透支,以至于张幼仪看不下去,常为他们贴补。

  徐志摩为了赚到更多钱,满足妻子开销,他常常处于一种风尘仆仆、两地奔波的状态,穿行在不同的大学之间,明明自己收入很高,可他的衣服穿的磨破了洞都没舍得添置新衣。陆小曼挥霍无度,徐志摩身心俱疲,往日的激情在此刻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徐志摩更加没有精力顾及自己的父母双亲和儿子阿欢。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为生计磋磨的全无诗兴,尽显疲态。就连徐志摩母亲去世,也是张幼仪在徐家帮忙操办丧事。他能够在诗意大发时口吐莲花,可落入到实地生活中,却像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和陆小曼那个同样孩子气的女人在一起,日子难免令人担忧。

  但自己选的妻子,跪着也得哄,以上种种都没有影响徐爱陆,爱这个东西在诗人心中是很神圣的,虽然幸福感被生活揉搓的大大减弱,但他仍爱她。从这个方面来说,陆小曼何其幸运。那些大骂徐志摩渣的,看到他对陆的专一,估计也无话可说了,最多来一句“恶人自有恶人磨”,言外之意是陆小曼降服了徐志摩这个浪子。

  徐志摩得知林徽因在东北染上了肺结核,赶忙去看望她。当两人再次见面,四目相对,时间仿佛倒回了在剑桥留学的那段美好光阴——她,始终存在他心底的某个角落。人生就是这样,娶了白月光,天长日久,她会变成平淡寡味的白米饭;而娶了红玫瑰,距离拉近,曾经的衣香丽影,烈焰红唇,则会变成墙上的蚊子血。陆小曼变成蚊子血了吗?并没有。虽说徐志摩心中挂念林徽因,但旧情已远,过去的一切都转变成了友情,徐志摩还是甘愿回到陆小曼的温柔乡。

  她花钱大手大脚,他就努力去挣,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养她。对陆,徐也算竭尽所能了。他拮据到什么地步呢?因为常常要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奔波,为了节省机票开支,他常常蹭邮局的免费飞机,在一次去北京的飞机上,遇到了大雾,飞机撞山出事,一代诗人徐志摩连同他的浪漫、他的自由、他的爱情,他背负的谩骂,他获得的掌声,一切的一切,都随风而逝。

  关于徐志摩飞机失事是遭到了报应这一种说法,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所谓的因果报应只是一种价值观,一种道德观而已,它并不能用来解释一切,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观察网友们发的弹幕,我惊奇地发现许多95后甚至00后的小朋友们的思想越来越返祖,包括许多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思想的进阶程度都远不及前人,被民国初那一辈的文化人远远的甩了N条街,难道我们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思想见识竟开了倒车,还不及民国时的文化先辈?

  我绝不主张一刀切掉旧的事物,但亦绝不站队内心空虚、毫无主见、没有任何思想,只会用道德来武装大脑的做法,也决不会声援用道德绑架普通人的思想准则这一行为——当思想空虚、贫乏,道德就沦为助人发声的扬声器。

  徐志摩的人生随着飞机的撞山戛然而止,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划上了休止符。有人说,徐如果不死,他和陆小曼的故事也未必可以有一个好的结局,可惜没有如果,人生每时每刻都是现场直播。有人喝彩就有人唱衰,不光是爱情,还包括所有领域的事。我们,包括徐当时的那些朋友们,也都只是一个看客而已,在自己的人生里,做好自己的主角才是要紧的。最后,愿所有的故事都能如徐志摩的那句台那般洒脱:我不后悔。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https://m.cddlwy.com/meiwen/232398.html

推荐访问: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故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