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rdqu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佛陀的智慧》读后感,以供大家参考!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于我而言完全陌生的书——《佛陀的智慧》,很艰涩,需要耐心咀嚼。但 因了看云在读《佛经》的启迪与鞭策,我硬着头皮读下去。读着读着,忽然有开窍的感觉。 虽然悟性不高,理解可能也偏颇,但想理理自己的思绪,说说自己受到的启示。 在中西古圣哲中,佛陀可谓影响最为深广者。佛陀即释迦牟尼。他创立的僧团,忠实地 传扬他的遗教,使佛教的教化区域日益扩大。特别是孔雀王朝护法阿育王的大力推广,佛教 从印度传往西方,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世界宗教。在其最兴盛时期,佛教向西传遍几乎整个 中东,再西抵达埃及和欧洲;向东传遍整个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向南传遍锡兰岛;向北传 遍中国汉地、西藏、蒙古及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佛教又传向欧美、澳洲、非 洲,被约 4 亿以上的现代人所信仰,受到叔本华、尼采、列夫·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罗素、 荣格等西方大智者由衷的赞叹。 佛陀思想能从三千年以前流传到现在, 经漫长历史考验而亘古常新, 至今仍被数亿人信 仰,被不少东西文化精英所关注,说明其学说以具永恒性的问题为主题,具有超越时域的内 涵。从现代文化的角度看,佛陀的言教,文句虽显古朴,但其内蕴的智慧,仍旧熠熠生辉, 具有应时契机的宝贵价值,提供给现代人很多深刻的启示。 佛陀的伟大,首先在于他以清澈的眼光审视人类自身的存在,以全宇宙为坐标,冷静地 反思人类自身的境况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毫不掩饰地提示人类生老病死、 诸苦交攻的缺陷 和种种社会弊病,说明人存在的根本问题,唤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且不论其答案如 何,仅这种对自己文明的清醒自觉,这种对人生大本的关注和对人生缺陷的揭露,便永远值 得人类珍视。 佛陀的伟大,其次在于他极为重视道德教化。佛陀数十年东奔西走,苦口婆心地向许多 人说教, 无不是劝人弃恶修善, 按合理的道德规范自我控制言行, 起码做一个有道德的好人。 佛陀的伟大, 第三在于他如实正观的冷峻智慧。 不受任何幻想迷惑, 不带任何主观成见, 不被任何学说和权威制约,不掺杂任何感情,以极度清纯明净的心“如实知见”宇宙人生的 真实面目,被佛陀强调为了生脱死的诀要,乃佛陀教义的心髓所在。 佛陀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慈悲、精进的精神。倡导大慈大悲,鼓励人们以精进勇猛的精 神从事世间、出世间的正业,自利利他,利乐众生,是佛陀思想的重要方面。慈悲、精进为 两种最重要的心灵美,能庄严人性,美化世间。 佛陀的智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参透的。但读着读着,心便静下来了。目前我还没有读 完,我的想法是:每天读一章,想想透,理理清,来日方长。 佛陀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明白,想要明白佛陀的智慧,还须不断学习,不断 的去了解佛陀的智慧。只有这样,佛陀的智慧才能慢慢体现出来,善哉善哉!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佛陀的智慧是一本内行所著的佛学入门书。

  它以南北传佛学界公认的汉译《阿含经》、《本事经》、律藏及今译南传《尼柯耶》等早期经典为基础,以大乘经为补充,根据作者多年研修佛法的体会,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着眼,对佛陀的思想作了完整、准确的归纳与阐释。作者以其丰富的佛学专业素养及对教理行果的内行理解,用精练、平实的现代语言引导读者领会佛法的心髓,也为实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书中特意精选了53种篇幅短小的佛经,分别系编于各章之后,每页另配有“佛言精粹”以资对照。这种精心安排使得读者能直接领受佛陀的言教,并在吟咏经典中体验佛法的深邃。

  本书从释迦的生平叙述起,继而申论原始教法的重要内容。在各章论述之后,又附有相关经典。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导引读者进入原典的核心,使读者在阅读作者的论述之后,可以立即直接品尝到经典的法味。此外,为使读者不致误解法义,又在经文之末附上阐明注解。这样的编辑设计,颇可以使人体会到作者的苦心。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波罗蜜多,在看到这本书之前一直对佛教有个偏见,感觉那么多善男信女,求神拜佛,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一个个泥菩萨身上,太可笑,太无能,是一种精神的麻醉,而它的一些因果报应又是这样不可理喻,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做的,和尚,离世隐居的人,抛弃家庭,抛弃整个世界的依赖,整天自我的修炼,不满足自我的欲望,不承担家庭的责任,不贡献于社会的进步,逃避在深山老林独自在参悟生于死的问题,即使看透了,涅槃了又有什么用呢?

  大丈夫存于世间,当立功名,成大业,才不枉来着世上走一朝!这样的话语是如此的慷慨有力,符合年轻人泛滥的荷尔蒙,旺盛的肾上腺激素刺激着我们不断奋斗,追逐一个又一个目标,在一个胜利上征服另一个胜利,渴望成功,渴望出人头地的冲动永远是我们的第一推动力,所以一切一切的衡量就是有没有用,成功也就固化为,多大的房子,多好的车子,多高的职位,最终沦为可以衡量一切的金钱里,以钱来衡量一切,以能不能赚到钱来决定我们的专业知识,生活方式,交往的朋友圈。

  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我们还是有内心的不安,不仅穷困潦倒,身缠疾病的人需要佛的安慰,同样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的一样深陷困顿需要佛的祝福?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实践,哲学和我有关系吗?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是的,两个不同价值体系的东西怎么可以相互衡量呢,就如耳朵永远听不出舌头所尝到的味道,这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不能互换,物质和精神也是这样的两个世界,哲学是形而上的,是和物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在精神的世界里生死攸关!女儿在读永兴小学的一个六年级小男生跳楼了,据说是为了一张恐龙展的门票和同学有了矛盾,老师批评了几句,反正和物质半毛钱关系也没有,美好的人生就嘎然而止,不说人性本善,但人作为生物至少有趋利避害,保存自我,繁衍后代的本能,一个14岁的小男孩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学业为负,不为情所伤,能做出这样的极端行为,肯定是教育出了问题,是家庭,是学校,是我们整个的社会有了问题!一道道的防火墙都没有拖住他的纵身一跃,因为整个社会,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成功学,金钱崇拜,物质世界的东西,和精神世界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没有平时的心理建设,此刻的愤怒就如脱缰的野马冲破理性的栅栏,陷入极端。

  佛说人有三毒:贪,嗔,痴,如果说贪的本质是对所喜欢的外物的占有欲,为阴性的,嗔则正好与之相反,其本质为对不喜欢的外物的排斥,破坏欲,为阳性的,贪如水,嗔如火,嗔恨时怒火中烧,能使人失去理智,有时候为了损害别人的利益,不惜玉石俱焚,毁灭自己!三毒中,贪,嗔两者皆以痴为根本,皆与痴同时生起,相伴不离。人的痴怎么破?西方大哲给出的答案是提高你的认识力,爱真理,爱智慧。哲学就是一整套具有自证性的思想体系,完备而符合理性的思考,如叔本华的表象世界,但对于认识了真相后普通人该怎么做,哲人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一句“智者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免除痛苦”,如果说西方的大哲是理论思想家,那么佛陀释迦牟尼就是一位实践思想家,他的四圣苦谛,十二缘起法则,在思想上拨开你的痴障,并身体力行,告诉你明确细致,可执行强的修练方案:根植于诸法无常印,诸法无我印上的三十七道品,分别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以及每一步达到的可自内证的四向四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按照他的修练道路走就是,一定会到达彼岸-涅槃寂静印的极乐世界。

  佛陀的智慧,是彻底清除心灵的障蔽,如实现照世界的实相,如果之前没有看过佛学方面的著作,这本绝对值得一读,改变对佛的认识,体会到佛学的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般若波罗蜜!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

https://m.cddlwy.com/gushiwen/159825.html

推荐访问:佛陀的智慧读后感1000 《元曲三百首》读后感
《《佛陀的智慧》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相关阅读 
热点推荐